趙孟頫于宋理宗寶祐二年九月十日(1254年10月20日)生于吳興(今浙江湖州),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后。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趙子偁,即宋孝宗父。其四世祖為崇憲靖王趙伯圭,因孝宗賜宅第于湖州,所以趙孟頫成為湖州人。他的曾祖趙師垂,祖父趙希戭,父親趙與訔,皆仕于南宋。后元朝追贈趙師垂為集賢侍讀學士,趙希戭為太常禮儀院使、吳興郡公,趙與訔為集賢大學士、魏國公。嫡母李氏,生母丘氏。祖父早死無子,由祖母收他為后。趙孟頫為趙與訔第七子。他十一歲時,父親去世,由生母督學。
在元朝時期得到重用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,元朝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于江南的宋代遺臣,得二十余人,趙孟頫名列其首,并單獨被引見入宮,覲見元世祖忽必烈。 忽必烈見趙孟頫才氣豪邁,神采煥發,如同神仙中人,非常高興,讓他位坐右丞葉李之上。當時朝廷剛剛設立尚書省,命趙孟頫起草詔書,頒布天下。
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六月,忽必烈授趙孟頫為兵部郎中。至元二十七年(1290年),趙孟頫升任集賢直學士。忽必烈有意讓趙孟頫參與中書省政事,趙孟頫堅持不肯。他認為久在君王身邊,必受人嫉妒,故極力請求到外地任職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趙孟頫外出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。當地有個叫元掀兒的人,在鹽場服役,因不勝艱苦而逃走。他的父親誣告是同服勞役的人將掀兒殺害。趙孟頫懷疑其中有冤情,不立即判決。一個月后,掀兒自己回歸鹽場。郡中人都稱贊趙孟頫料事如神。僉廉訪司事韋哈刺哈孫,性情暴虐,因趙孟頫不順他的意,借口中傷他;恰逢朝廷要修《世祖實錄》,召趙孟頫還京,這才無事。其后,趙孟頫被改授為汾州知州,還未成行,朝廷又令他書寫金字《藏經》。
大德三年 (1299年)八月,趙孟頫任集賢直學士、江浙等處儒學提舉。至大二年(1309年),在杭州十年官江浙儒學提舉任期已滿,改任中順大夫、揚州路泰州尹兼勸農事,尚未赴任,為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(元仁宗)遣使所召。
至大三年(1310年),朝廷召趙孟頫回京師,授翰林侍讀學士、知制誥、同修國史,命與其他學士共同撰寫祀南郊祝文。在擬定殿名的問題上,與其他人意見不合,告假還鄉。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東宮時,就聞知趙孟頫之名,等到他即位后,便召其為集賢侍講學士、中奉大夫。
皇慶二年(1313年)六月,任翰林侍講學士、知制誥同修國史。十月,轉集賢侍讀學士、正奉大夫。延祐元年(1314年)十二月,升任集賢侍講學士、資德大夫。延祐三年(1316年)七月,拜翰林學士承旨、榮祿大夫,知制誥、兼修國史,用一品例,推恩三代。
延祐六年(1319年)四月,因管夫人病發,趙孟頫得旨還家,于二十五日離開大都。五月十日,管夫人逝于臨清舟中,趙孟頫父子護柩還吳興。同年冬,愛育黎拔力八達又遣使催他回朝,最終因病未能成行。至治元年(1321年),元英宗孛兒只斤·碩德八剌遣使到趙孟頫家中,命他書寫《孝經》。
至治二年(1322年)春,碩德八剌遣使趨吳興問候趙孟頫,并賜禮物。六月十六日(7月30日),趙孟頫病逝,享年六十九歲。逝世之日,仍觀書作字,談笑如常,至黃昏,逝于吳興。九月十日,與管夫人合葬于德清縣千秋鄉東衡山。后追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,追封魏國公,謚號“文敏”。
這就是這位傳奇書法家生平的簡單介紹了,更多書法名人的相關知識請您登錄m.zlsxcn.com獲取更多知識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