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的歷史是我們每個書法培訓人都必須了解的知識,除去現代的書法那么離我們最近的就是近現代的書法發展了。近現代書法(1900—1979)是由于政局的變幻,新文化運動興起的,西方文明的東漸,使得士大夫階層消失,傳統文化式微,書法的泛文化語境隱退,書法被邊緣化,面臨著危機。又由于自清末以來地不愛寶,甲骨鼎彝、簡帛紙卷的出土,現代媒質的流傳,團體協會的林立,學者能見前人所未見,知前人所未知,博覽名跡,吐納古今,使得書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。這些都深深影響了書法千年以來的格局。
近現代書法百年的歷史,可分為兩個階段。
(一)1900年一1949年:晚清余晌
晚清碑帖結合的書風因吳昌碩、康有為、沈曾植、張裕釗等而得以延續,而以吳昌碩的成就最高。
吳昌碩(1844—1927),名俊卿,字昌碩,別名缶廬、苦鐵,浙江安吉人。其詩、書、畫、印堪稱一代宗師,為后海派領袖。終生浸淫《石鼓文》,晚年變化筆墨,引人行草,筆酣墨暢,超邁前賢,使篆書的表現力大大增強,一派大家風范,令人賓服。行草書以王鐸為宗,融入歐、米,蒼勁渾樸,老辣生奇。他是清代書畫的殿軍,又是近代書畫的開山之師。
(二)1949年—1979年:萬馬齊暗
此間的30年,書法由于受時勢的影響,日趨式微,書家均是民國時期碩果僅存的名家,直到1980年前后,浴火重生的書法才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。執筆至此,回顧千秋翰墨中書家的殷殷追求及其諤諤成就,不禁有滄桑今昔之感。
1999年,《中國書法》雜志投票評選出“中國20世紀十大書法家”,分別是:吳昌碩、林散之、康有為、于右任、毛澤東、沈尹默、沙孟海、謝無量、齊白石、李叔同,基本反映了20世紀中國書法的現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