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導十分熱愛書法。他在東遷之時,把鐘繇的《宣示表》縫入袖中,誓言“貼在人在,貼亡人亡”,足見其對書法之熱愛。他常教誨家族中人要尊重書法,他的堂侄“書圣”王羲之,堂侄孫王獻之,孫王珣、王珉,都是一代書法家。
王導傳世的書法作品有《省示帖》(《淳化閣帖》所錄七行殘字)和《改朔帖》,其中《改朔帖》是今草發展中的佳作之一。
庾肩吾在《書品》中定王導的書法定為中下品。
竇臮《述書賦》評他的書法:“將以潤色前范,遺芳后車,風棱載蓄,高利有余,類賈勇之武士,等相驚之戲魚。”即言王導書法骨氣內蘊,鋒芒外現,欲隱秀而不能盡斂,有余力而舉重若輕。
張懷瓘《書斷》稱王導的真書為第七、行書第八,列為“能品”,并稱“導行草兼妙,然疏柯迥擢,寡葉危陰,雖賢有余,而才不足。元、明二帝并工書,皆推難于茂弘。王愔云:“王導行、草見貴當世。”,又在《書估》列其書法為第三等。
盛熙明在《法書考》中將其書法列為中品。
陶宗儀在《書史會要》中稱其“喜作字,規模前人,初師鐘繇、衛瓘,力學不倦,行草尤工。然論者以為,疏柯逈擢,密葉危陰,雖秀有余,而實不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