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家王導不僅在書法上有傲人的成績,在政治上,王導善于體察人情,故能忍讓、調劑各方面矛盾,基本上做到和睦共處。其為政基本點就是收攬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,聯絡南方士族作輔助,自己作為南北士族的首領;在自己上面,安置一個皇帝。但是由于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之間、王氏與司馬氏之間都存在著矛盾,不能調劑這些矛盾使之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,就不可能建立東晉。王導一生的事業就是調劑這些矛盾,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。這個局面也是王導和晉元帝所專注和希冀的。
王導主要的政治措施有三方面:
1、“鎮之以靜”,穩定人心。
2、強化凝聚力,不僅團結北來大族和南方當地大族,也團結中下層南北人士。
3、興辦學校。他從鞏固和有利于統治出發,認為只有通過學校教育,才能使“父子兄弟夫婦長幼之序順,而君臣之義固矣”,以期使“文武之道墜而復興,俎豆之儀幽而更彰”?!稌x書》贊道:“觀其開設學校,在乎沸鼎之中,爰立章程,在乎櫛風之際,雖在世道多故,而規模弘遠矣。”
王導實行的“僑寄法”,成為安置了流亡士族、緩和南北士族矛盾的重要措施。同時,對于一些地廣人稀、荒涼貧瘠的地區,也起了一定的開墾繁殖、發展經濟的作用。
據《世說新語》記載:王導晚年完全不理政務,只是簽字畫押。自己感嘆道:“人們說我糊涂,但后人會懷念我這種糊涂的。”此舉實為執行其安撫士族、緩和與長江上下游勢力矛盾的舉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