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培訓中我們在臨柳體最容易出現的問題,就是關注字型和筆畫形狀。在學習柳體的教材中,會有很多諸如“中宮緊縮,四周開張”之類的結構規律分析,或許還有“斬釘截鐵、橫斜豎正”的筆畫分析。
但是我們拿這些規律去寫一幅柳體的作品,會成功嗎?一般不會。大家大概會注意到,寫柳體風格的作品,一般字數不太多。何故?因為都是集字而成,一多就露餡了。集字是集字,創作是創作,這是兩碼事。簡要而言,如果我們從字的結構和筆畫入手,是不可能把柳體化為自己的營養的!
其實諸家皆然,不過柳體把這個問題給放大了。因為柳體的筆畫比較奇特,看起來棱角分明,但是寫起來卻總搞不明白這些棱角怎么來的。當前多用兩種辦法:第一,描出來。第二,象畫畫一樣圍出來。其實呢,柳體的棱角是寫出來的,而且是用很果斷的速度寫出來的,慢了不成的。或許寫柳體寫多了,也會蒙出一兩個有棱角的筆畫,但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弄出來的。
我們需要做的,就是把柳體獨特的運筆方式給破譯出來,然后把這種運筆方式進行大量重復訓練,直至化為自己的書寫習慣,那時就可以進行柳體風格的創作甚至創新了。